实用《大道之行也》教案5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4-01-06 20:48:01 浏览量:

实用《大道之行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背诵并默写全文。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用《大道之行也》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实用《大道之行也》教案5篇

实用《大道之行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矜、寡、孤、独、

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选一位学生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学生齐读第1句,速背。

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学生明确: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吧。

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

3.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学生齐读第三层,尝试背诵。

4.多媒体显示板书设计,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全文。

四、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实用《大道之行也》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文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

3、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同社会的真正可取之处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大同”的社会特征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分钟,教师口述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同学们背诵描写桃花源环境和生活的句子)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那么究竟《礼记》中的理想社会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 作品介绍 2分钟,教师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补充四书五经的知识)

三、 朗读全文 初步感知 5分钟

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

2、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四、 正音 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10分钟

1、 结合投影读字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2、解释重点字词(投影)

3、请一位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小组讨论,并对其解释作出分析评价。

4、参考译文

政治上最高理想的施行,就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五、 整体把握,理清课文线索。 10分钟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说说你的看法?

2.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生存的需要)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发展的需要)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占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只要达到了上面三个方面的要求,大同社会就不远了

六、深入探讨 5分钟

1、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只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理想,是一个虚构的图景,尽管不能实现,但从这个图景中,我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改造现实社会的一种追求。还有对理想的执着。

七、迁移学习 5分钟

1、 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以洪秀全和孙中山作为例子。

2、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一段话描述你理想中的王国。

八、课堂小结 2分钟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在现代社会中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

九、背诵全文 2分钟

十、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B组(中等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实用《大道之行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探究讨论: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指导朗诵

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 总领全文

二. 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 总结全文

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

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实用《大道之行也》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讲授大道大同两个概念

2.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述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画卷。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整体把握

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研读理解

自由朗读,掌握文言词

知道学生翻译课文

1.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2.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3.全班交流

探究讨论: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指导朗诵

理清文章脉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本文分三层

一. 总领全文

二. 阐述大同社会基本特征

三. 总结全文

指导单独朗读,注意停顿

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他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

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实用《大道之行也》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相关文言文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层次和脉络。

3、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特征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熟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同社会的真正可取之处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大同”的社会特征及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分钟,教师口述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同学们背诵描写桃花源环境和生活的句子)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那么究竟《礼记》中的理想社会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 作品介绍 2分钟,教师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补充四书五经的知识)

三、 朗读全文 初步感知 5分钟

1、请同学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将不懂的字词划出来)

2、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四、 正音 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10分钟

1、 结合投影读字音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2、解释重点字词(投影)

3、请一位同学翻译,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小组讨论,并对其解释作出分析评价。

4、参考译文

政治上最高理想的施行,就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有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这样一来,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五、 整体把握,理清课文线索。 10分钟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文章可以分为几层,说说你的看法?

2.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生存的需要)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够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鳏、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发展的需要)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才能丰衣足食。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占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只要达到了上面三个方面的要求,大同社会就不远了

六、深入探讨 5分钟

1、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只是作者的一个美好的理想,是一个虚构的图景,尽管不能实现,但从这个图景中,我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作者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改造现实社会的一种追求。还有对理想的执着。

七、迁移学习 5分钟

1、 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以洪秀全和孙中山作为例子。

2、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一段话描述你理想中的王国。

八、课堂小结 2分钟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在现代社会中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

九、背诵全文 2分钟

十、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B组(中等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推荐访问:之行 教案 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