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预防与处理【完整版】

时间:2022-07-23 17:12:01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脉输液外渗预防与处理【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静脉输液外渗预防与处理【完整版】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①90%~95%住院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②99%输液病人选择的是外周静脉输液 ③所有的护士 100%都执行外周静脉穿刺 0 0 级:没有症状 1 1 级:皮肤发白;皮肤发凉;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2 级:皮肤发白;皮肤发凉;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cm—15cm 之间;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 3 级:皮肤发白;皮肤发凉;水肿范围最小直径>15cm;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 4 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15cm;呈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轻到中等程度的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的液体渗出。

 1、输液局部表现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2、外渗液体在注射部位聚集成硬结,严重者可出现疱疹、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或大斑块,斑块或溃疡下方常可见广泛组织坏死。

 3、溃疡、斑块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焦痂外周红斑肿胀。

 4、由于皮下组织受累,可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受累部位灼痛。

 根据对组织损伤程度分三类:

 1 1 、发疱性、刺激性化疗药物:

 外渗后可致局部灼伤、组织坏死。

 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2 2 、高浓 度、刺激性药物:

 外渗后可致沿静脉走向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3 3 、普通药物:

 外渗后仅有肿胀且很快吸收或经热敷吸收,无明显局部刺激作用,但个体有差异。

 1 1 、落实外周静脉输液的操作标准 ①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②无菌操作原则 ③正确掌握穿刺方法 ④选择穿刺部位

 ⑤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 2 2 、熟悉药物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 ①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 2 条静脉通道,每隔 2~3h 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②高渗溶液如 20%甘露醇,应加热使用或局部热敷,可使血管扩张、循环加速,避免了加压输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③阳离子溶液如葡萄糖酸钙,严格控制滴速,经常更换输液血管,输液量多时应先输钙剂组。

 ④阅读药品说明书 3 3 、仔细评估 ①输液前 ②输液中 ③输液后 4 4 、合理选择输液工具 ①头皮钢针 ②留置针

 ③PICC ④CVC ⑤PORT 5 5 、有计划选择静脉 ①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有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②外周静脉尽量不输化疗药,杜绝钢针; 尽量避免下肢输液。除有上腔静脉综合征外,经外周静脉静脉输注外渗高危药物一般不进行下肢给药; 6 6 、加强责任心,提升安全意识 1 1 、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 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 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 2 、大范围外渗 (1)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 50%的硫酸镁或 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活性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 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

 (2)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3)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外敷。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 2%,儿童大于体表面 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推荐访问:输液 完整版 静脉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